欢迎进入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基层医疗服务分会网站
官方微信
    |   联系我们     |   申请会员     |   清理缓存
当前位置:主页健康科普
健康科普

知蜱防蜱,应对“发热伴”

发布时间:2024-07-08  来源: 未知  分享:

        春夏时节,随着天气日渐转暖变热,蜱虫变得活跃,人与动物被蜱虫叮咬的机会显著增加,严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险。其实,蜱虫并不能咬死人,而是但它传播的严重疾病可能会致命,这种疾病在医学上被称为“发热伴”。
        “发热伴”全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,是我国于2009年首先发现的新发病毒性传染病,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,起病急,重症患者病死率高。目前,该病在我国分布广泛,主要分布于河南、湖北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辽宁等省市的丘陵、山地、森林地区。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,多发于春夏季,流行时间一般为3~10月份,高峰期在5~7月份。
        本病主要经蜱叮咬传播,人与人之间也可经直接接触患者血液、血性分泌物、排泄物及其污染物传播,导致聚集性疫情发生。
夏季天气炎热,草木茂盛,蜱虫也进入繁殖高峰期,野外踏青或者干农活的时候务必要高度警惕,因为被它咬一口,可能危及生命。因此,避免蜱叮咬是降低感染风险的主要措施。
 
蜱虫生活在哪里?
        蜱又名蜱虫、壁虱、扁虱、草爬子,是一种体形极小的蛛形纲蜱螨亚纲蜱总科的节肢动物寄生物,仅约火柴棒头大小。不吸血时,有米粒大小,吸饱血液后,有指甲盖大。宿主包括哺乳类、鸟类、爬虫类和两栖类动物,大多以吸食血液为生,叮咬的同时会造成刺伤处的发炎。
 
蜱虫形态
(图片来源于网络: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771470572760943739&wfr=spider&for=pc)

        游离蜱主要栖息于阴暗潮湿的地方,最常栖息的地方是树叶尖上,还有草地、墙壁、石缝及动物巢穴处。成蜱多寄生于大型家畜或野生动物,幼虫及若虫则多寄生于小型哺乳动物。人或动物从中经过时会攀爬到身上,主要附着在头皮、腰部、腋窝、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柔软部位。在本病流行地区,在丘陵、山地及林地等区域生活的居民、从事户外生产活动的人群及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。
 
发现蜱虫咬伤怎么处理? 
        蜱的口器非常特别,处理不当,很可能会把它的口器留在皮肤里,造成潜在的危害,切勿恐慌。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、钻入皮肤,最好及时赶往医院,由医生用专业的工具处理后消毒。
        如果医院远,可能不能及时赶到医院,自行取蜱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,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,再用尖头镊子轻轻地一点一点缓慢地取出。要稳定、压力均匀地向上提拉,不要生拉硬拽,以免拽伤皮肤,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。不要用手直接接触,甚至挤破。
        拔出蜱后,用酒精或者肥皂水清洗伤口和手。如果有可能拔下来的蜱不要扔掉或破坏,可以留给医生鉴定检查。
        要随时观察身体状况,如出现发热、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,请及时就医,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,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。向医生详细阐述遭到蜱叮咬的时间、部位以及最有可能粘附上蜱的地点。
 
取蜱方法
(图片来源于网络:https://www.sohu.com/a/770318931_121106832)
 
如何预防蜱虫叮咬?
        要定期清理环境卫生,清除杂草,清理垃圾,打扫禽畜圈舍,防止蜱虫滋生。如发现宠物或牲畜有蜱虫寄生,可使用杀蜱药剂。
        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、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。如需进入此类地区,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,穿长袖衣服,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;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;针织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,这样蜱不易粘附;不要穿凉鞋。
        裸露的皮肤可涂抹驱避剂,如驱蚊液。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,如氯菊酯、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。
        野外劳作、活动结束后,最好上下检查一遍身体,特别注重头皮、耳后、颈部、腋下、腰部、大腿内侧、膝窝、脚踝下方等部位,以确保没被蜱虫叮咬。有些未吸饱血的蜱体积很小,需仔细查看皮肤上黑色或棕色的斑点。
 
蜱虫吸血前后对比
(图片来源于网络:http://k.sina.com.cn/article_6512909296_v184331bf001900xdb0.html)
 
(本文作者:付先忠  烟台市蓬莱区刘家沟卫生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