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进入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基层医疗服务分会 网站
官方微信
    |   联系我们     |   申请会员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健康科普 >
健康科普

聪明的象征?危险的信号?

发布时间:2024-08-07 19:41:07

        作为口腔中最后长出来的牙齿,智齿一出现,就被冠以“智慧齿”这一有底蕴的名称。大多数高中生在高考前夕,为自己口腔里偷偷萌出的智慧齿暗自窃喜,认为这是自己努力学习增长知识的象征,殊不知,在无数个熬夜奋战,备战高考后,这一智慧的象征竟慢慢转化成为了一个危险的信号。一开始牙齿周围轻微的胀痛不足以引起重视,到后来,张不开嘴、脸颊明显肿胀带来不适,无一不提示着这一”聪明的象征“的危险性。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依次介绍智齿的由来、类型以及对人体带来的不同危害。
 
 
一、不让人变聪明,为什么叫智齿?
        智齿是指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的第三颗磨牙,由于它萌出时间很晚,一般在16~25岁左右,此时人的生理、心理发育都接近成熟,有“智慧到来”的象征,因此被俗称为“智齿”。智齿在生长方面,不同个体有很大差异,通常情况下应该有上下左右对称的4颗,但不同个体口腔内智齿的数量都不一样,有的少于4颗甚至没有,极少数人会多于4颗。萌出的年龄差异也很大,有的人20岁之前萌出,有人40、50岁才长或者终生不长,这都是正常现象。
 
二、小时候长牙没感觉,为什么现在长智齿时这么疼?
        智齿萌出时之所以感觉到疼痛,多半是引发了智齿冠周炎的原因,加上成年后牙龈组织会更加致密,不利于包埋在骨内的牙齿萌出才会出现胀痛不适的感觉。现代医学一般认为智齿是人类进化的残余物。生长在牙槽骨的末端,由于现代人类食物越来越精细化,牙槽骨就会在长度、宽度、强度上产生不同程度的退化,从而导致无法提供足够智齿萌出的空间。成年以后发育减缓,也无法提供给足够智齿萌出的力量。从这两方面来讲,智齿的缓慢萌出,就会导致一些个体的不适反应。不过一个值得欣慰的好消息就是,研究显示,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,智齿的数量也会逐渐减少,这也就是说到我们的下几代里,可能就不会再长智齿了。当然这需要时间见证,而且还是一段漫长的时光。

三、从没感到不舒服,医生还总是劝我拔牙。
        前面已经讲过,因为发育和一些自身原因,智齿的萌出总是个性化定制的。对于智齿萌出的调查显示,能够正常萌出的智齿占约20%,而异常萌出的智齿却高占80%的比例,并且在这异常萌出的智齿中又有90%会引起邻牙损坏等口腔健康问题。这类应该拔除的智齿,对它们能正确认识、知道并尽早拔出的人更是不到10%。大多数人们的想法还是,不舒服了再去看,疼了再去拔。殊不知,延误的治疗时机是耗费医生多大心力,都无法弥补的。那一般智齿都有什么危害呢?下面我们将选择两个方面做一下简单介绍。
        智齿冠周炎常发生于18~25岁的青少年,初期可感到最后一颗牙齿附近轻微胀痛不适,咀嚼吞咽张口时疼痛加重,若不及时治疗,病情继续发展,疼痛会可呈自发性跳痛,张不开嘴,牙龈附近红肿糜烂,压痛。全身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畏寒、发热、头痛等症状,对工作学习影响极大。
        另一个危害就是损伤邻牙,横向阻生的智齿,由于前面牙齿挡了去路,会把前牙抵坏:萌出高度不足的智齿,由于与前牙没有形成良好的邻间隙,会导致大量食物嵌塞,清理不及时就会引起邻牙的龋坏。现代医疗对智齿的治疗基本都是拔除,但是因智齿损坏的其他牙齿,就要接受其他不同的治疗方法,尽一切可能的保留在口腔中,行使牙齿的功能。
        所以一个小小的智齿,不仅能引起牙龈组织发炎影响我们的健康,还可以造成其他牙齿龋坏、炎症。这究竟是一个“聪明的象征”还是个“危险的信号”,相信已经不言而喻了吧。请各位谨记尽早拔除阻生智齿,还口腔一个健康环境。
 
(本文作者:航空总医院口腔科  郝旭蕾)